下浩老街
老重慶人的回憶
下浩老街是屬于老重慶一代人的回憶 我不曾參與
但是從屬于整個90年代的水泥地小院和
夏季能覆住整個矮樓群的油油的老樹中 可窺得一二
也許那個年代的記憶總是相似
共鳴感和代入感 總是來得那么容易和強烈
似乎可以看到下午放課后
甩下書包在這顆大黃桷樹下追逐嬉戲的孩子
我看到了我和表哥小時候蹲在樹下看螞蟻搬家的那個下午
似乎可以看到擺得滿滿的瓜果蔬菜
也許還有自己家制得臘肉香腸
我看到了娘親牽著小時候的我 走過臟亂又熱鬧的市集
我總是好奇地左顧右盼
得到一袋熱氣騰騰的糖炒板栗 就是那個周日最幸福的惦念
我舉著相機不停地拍 好像如此 就可以多留住一點下浩
也許我想留住的 是我自己小時候的記憶
是姥姥家住在二樓要蹦跳著踏上的水泥臺階
樓道的墻面只是質(zhì)樸的白色 卻沒有惱人的小廣告
調(diào)皮的小孩子喜歡在墻面上踩出一個腳印
老人們路過時總是要搖搖頭
只有4棟5層小樓房的小區(qū) 鄰居們都是熟識
遇到時總會打個招呼停下來聊兩句 關(guān)系要好的還會互相照看
我喜歡爬在姥爺?shù)拇采贤鶎γ婵?
木頭的床很簡單 床底還會放著木頭箱子或其他落滿灰塵的雜物
對面的小院有一排小花園 姥爺種了花椒和絲瓜。
后來姥姥家搬去了新的小區(qū)
花園沒有了 熟識的鄰居也有很多并沒有遷過來
漸漸的 可以在樓下打招呼的爺爺奶奶們越來越少了
我的少年時代 也結(jié)束了
“最難釘子戶”的集體搬離
下浩老街曾被譽為“最難釘子戶”
然而如今它像十八梯一般要離開重慶
南岸英雄也沒能拯救它
街坊們紛紛貼出或答謝宴或離別聚會的公告
我來拜訪它的6月19號 絕大多數(shù)居民都已經(jīng)離開
留下一片空城 不可謂不震撼
這樣的視覺感官里
卻還有少部分居民留在這里 經(jīng)營著最后一刻的小店
來來往往慕名而來尋找“情懷”的異鄉(xiāng)人 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
他們并不感興趣這里的故事 也不執(zhí)著于留下下浩的影像
似乎和“老重慶”合影 是最潮最炫酷的事情。
今天的下浩老街 四處是被拋棄的家居用品和磚瓦
滿眼都是猩紅色 惡狠狠的 拆 字
并不是不能理解追求發(fā)展的今天
老城區(qū)要被未來所遺棄這樣的勢在必行
只是略略地有一種 看著歷史的車輪緩緩碾壓
過去和過去的記憶慢慢消失的
挫敗的無力感
心情像重慶粘膩的雨季 悶住了一般
我有點想念小時候的姥姥家
我只是一個過客 從下浩路過
有感而發(fā)
人們應(yīng)該追求更好的生活 這無可厚非
只是略有惋惜
至少 為了那株那么美的黃桷樹